《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7 07:01:20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

课时备课

1.积累背诵描写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的16个成语故事或成语,感受人间爱的情感。

2.用较快的速度阅读短文,理解成语故事,受到启发。

教师准备

写有“读读背背”中16个词语的黑板、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读读背背”。

1.讲授故事,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现在讲一个三国故事。(教师简要的讲述关羽、张飞、刘备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然后启发学生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情谊?学生自由发言……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处的词语。

2.出示词语,学生朗读。

(1)出示小黑板。

情同手足

一见如故

部分彼此

推心置腹

忘年之教

惜老怜贫

不期而然

心心相应

无微不至

问寒问暖

心地善良

亲密无间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友好相处

天涯比邻

(2)自由朗读一遍。

(3)教师指名读一读。

(4)学生齐读。

(5)教师打乱词语顺序,指名读。

(6)学生开火车读。

(7)学生再自由读。

3.开展竞赛,看谁背得快。

二、完成阅读。

1.谈话导入。

刚才我们大家背诵了一些成语,以前我们也学过成语故事,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学生自愿讲说故事。讲完后,师生可以给予评议。

2.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自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为什么说张三和王二自作聪明?

(1)默读文章,思考短文后1题,用画出答案。

(2)教师组织学生订正答案。

4.浏览故事,找出与题目对应的短语。

5.再读短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先小组内互相交流,再全班交流,教师点播。

6.拓展练习。

班内交流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积累名言名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三顾茅庐成语的典故及意思,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诚恳谦虚方能成大事的道理。

3、能用普通话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名句含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阅读短文,了解成语典故,受到教育。

3、学会向别人推荐一本好书。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本期学过的名言名句或古诗、成语。

2、指名说说你所知道的爱国人物或爱国格言。

二、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读读背背和阅读方面的内容。

三、学习新格言

1、小黑板出示6句格言。

2、自由读格言,读准字音,读得较连贯。

3、指名起立读,正音、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分成学习小组讨论格言意思。

5、小组派代表试说格言意思,师生共同理顺。

6、通过举例来进一步掌握格言。

如:谁是春蚕?谁是蜡烛?谁的死比泰山还重?谁的死比鸿毛还轻?

7、指导朗读、背诵格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阅读短文《三顾茅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你们看过《三国演义》吗?谁来谈一谈里面的情况。

2、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个小故事──三顾茅庐。

3、板题、读题。

4、指名说说这一成语故事的梗概,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短文,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或,也可讨论解决。

2、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3、汇报思考所得。

4、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作所为中你懂得了什么?

5、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三、小结

四、作业

1、抄写格言,读背格言。

2、收集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3、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1、指名背上节课所学的格言。

2、简要说说《三顾茅庐》的主要内容。

二、揭示教学内容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的《三顾茅庐》这一故事,就是一本很好的书,它能让我们懂得历史,还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这节课,我们口语交际的内容就是(板书):推荐一本好书。

三、进行口语交际

1、释题:推荐是向别人推举介绍的意思。

2、讨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3、汇报:一本好书应该语言优美,内容丰富。

4、回忆你自己读过的书,想想介绍哪一本给同学。

5、在小组内交流介绍你过的好书。

(1)可以说说书的主要内容。

(2)也可以谈谈你对这本书的看法。

(3)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

(4)与看过这本书的人一起交流。

6、每一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到班上汇报。

7、评评谁说得好。

四、同学之间交换别人推荐的好书,看后说说自己的意见

五、向家人介绍你今天在班上听来、看到的好书内容

六、小结

好书是人类的好朋友,它让我们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我们应该不断地多读好书。

七、作业:1、利用课外时间每周读一本好书。

2、好生可试着用一段简短的话写写书的内容,你对书的看法和书给你带来的帮助。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3 ……此处隐藏6087个字……一样互相相持的局面。

推荐:推举。

隆中:地名,诸葛亮居住的地方,

5.再读短文,思考问题:

(1) 题目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2) 你喜欢文中的什么人物?为什么?

6. 汇报思考所得。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到话葛亮的茅草屋中拜访。

谁喜欢哪个人物都可以,但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如:张飞(直率)、关羽(忠勇)、刘备(诚恳、待人有礼貌)、诸葛亮(多才多艺、顾大局识大体)。(结合指导看图)

7.想想文中主要讲的是哪个人’从这个人的所做所为中你值得什么?

本文主要讲刘备。从他做为一国之君三次亲自到诸葛亮家中去请诸葛亮这件事中看出他足 个诚恳爱才的人。文章告诉我们做事要诚

心诚意才能得人心。

8. 课后阅读有关《三国演义》的材料。

五、小结。

六、作业。

1. 补充格言.读背格言。

(1)寸寸 ,寸寸 。

(2)位卑未敢 。

(3)天下兴亡, 有责。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5)人固有一死,或 ,或 。

(6) 而 , 而 ,非英雄也。

2. 根据意思写格言。

(1)国家的兴盛与衰败,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

(2)人本来就会死,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3. 再写二句你收集到的有关爱国与做人的格言。

4.把《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9

教学目的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课时安排

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教学步骤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积累与运用”安排的7个训练,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2、通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参与竞赛等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运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难点

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运用。

教学方法

谈话法、引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课件、词语卡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谁的普通话说得好

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出示两道朗读题,每个组读一题。要求:人人参与,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⒉检查分组学习情况。重点检查翘音zh、ch、sh,后鼻音ang、eng和复韵母ei、ui的读音;注意指导学生区分f-h和鼻音n-l。

⒊两大组交换学习内容,比一比哪个组学得快,音读得准,普通话流利。

教学这两道题时,也可以根据班上学生学习拼音的情况,先对重点的拼音进行复习,然后再提出要求分组朗读。

二、播放录音,做拍手游戏

⒈播放课前制作的《拍手歌》,教师边读边拍手,激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⒉告诉学生想做这个游戏,得先熟读儿歌,借此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熟读儿歌。

⒊学生走下座位找自己喜欢的伙伴协作,边拍手边诵读儿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指导,更要参与,要注意建立课堂教学中师生平等、民主、参与的良好氛围(也可借此题的学习组织学生课间休息,活跃课堂气氛,消除疲劳)。

三、比一比,谁认的字多

⒈分别出示“你还认识我吗”和“自主识字园地”的内容,告诉学生比赛内容。

⒉找自己的好伙伴,将这两题分别读给他听,并请他给你评一评,你认识多少字、多少个词。在不认识的字、词下面作上符号,请你的伙伴教教你。

⒊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待学生学习结束后,分别抽好、中、差三个学生读一读,激励优秀的争取更优秀,后进赶先进。

四、写一写你想写的词语

教师不要作过多要求和限制,让学生选择自已想写的词语写一写、读一读即可。

学生写的时候,教师要重点关注一两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课内解决困难,激励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五、 同桌互读《问答歌》

教学后记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