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4-19 10:27:1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 结合小动物回家的具体情境,发展提前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

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计算。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初步的

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回顾、巩固本单元学过的2到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理解及利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

如何构建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这一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农民伯伯都在地里忙着收获丰收的果实,苹果树上红彤彤的大苹果也在等着采摘,你愿意帮忙吗?(愿意)真好,咱们班同学都是乐于助人爱劳动的好孩子,只要你能算对苹果上算式的得数并说出算这个得数要用到的口诀就可以把这些好吃的大红苹果采摘下来,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口算练习,指名生回答。

二、 新课探讨

1、 出示课件(响起铃声)师:动物学校放学了,小动物们有序的

走出学校准备回家去,看它们多高兴啊!咱们今天就在动物学校的动物们放学回家路上的情境中巩固2到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回家路上)

师:你能仔细有顺序的观察这幅“放学图”用简洁的语言把图中的数学信息描述出来吗?(指名两人说后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2、 好多数学信息啊,那你能帮我算出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猫吗?

(能)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猫”需要用到图中的那个数学信息?(指名生回答)你能列出算式吗?(指名生回答)【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后追问用那句口诀计算,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3、 根据这幅图你还能提出其它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1、

指名一生回答2、同桌两人互相问答3、问答后请两名同学全班展示交流)

4、 师:大家都提了能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我有个问题也想请

你们帮我解决一下。在这幅图中算式2×6=12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每组有两只猴子,6组一共有12只猴子;桥上每队有6只狐狸,两队一共有12只狐狸)

师:生活中有没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用算式2×6=12解决呢?

三、 练习巩固

1、 师:大家都学得好认真啊,咱们玩个跳格子游戏,休息下吧(课

件出示数线图)这个图你能看懂吗?你是怎么知道下一次要跳到数字几的?

第二个数线先让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 课件出示课本p41页练习题。

(1)请一名学生读题

(2)要求7辆索道车可以坐多少人其实就是求“7个2是多少” 2×7=14(人) 7×2=14(人) 2+2+2+2+2+2+2=14(人)

3、 生独立完成课本p41页第4题第一幅图后全班展示交流

4、 第三题拓展:生列出算式后追问:为什么这样列,你是怎么想

的?

四、 小结:

本节课重点复习了2到5的乘法口诀,并能利用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请你在生活中细心感受,看看生活中有哪些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如何解决,在家中跟爸爸妈妈交流交流。

板书设计:

回家路上

一共有多少只小猫?

4 ×4=16(只)

答:一共有16只小猫。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为保证“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的顺利实施和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依据本专业实施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设计课程概况

1.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设计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起点本科)的一门限定选修课程,它的文字教材名称为:《教学设计》。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其中录像课12学时,网上辅导9次。教学设计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化教学的处方的一门学科。教学设计是建立在学习理论、课程教学理论、传播理论和系统理论方法等科学基础上的教学技术,也可以称为科学的技术。它与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思想史、课程教学论、比较教育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科教学论等课程都有一定联系。有些课程,中央电大的学员已在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学习阶段中有所学习,有些课程作为本学科的前置课程或相关课程应该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安排。例如,作为学习本课的基础,“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的内容在专科计划中已有安排,“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应该作为该课程的先修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提高综合素质,使教师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运用能力,适应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和培养实用教学人才的需求。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形成运用教学系统方法,设计、开发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以及“为学习设计教学”的能力;形成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理论设计学习目标、多种媒体组合教学传递、教学策略以及优化教学系统的能力;形成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和修订完善教学活动的能力。

2.本课程的要求

⑴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提高对学习教学设计意义的认识,树立现代教育意识,增强改革观念。

⑵ 全面具体向学生介绍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结合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

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⑷ 了解教学评价、教学目标理论和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能正确地选择教学媒体和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教学媒体。培养学生恰当地设计、开发及评价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和设计教学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传播理论、学习理论、信息技术和教学模式设计学习目标、多种媒体组合教学传递、教学策略以及优化教学系统的能力。

⑸ 培养学生掌握对教学成果进行正确评价和修订完善教学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

⑹ 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高度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提高学习者运用教学设计的意识理念、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 ……此处隐藏4249个字……,要求写得比前一个更好。

⑤字写得不错,不知这个字的意思是否理解,让我们先来看看课文吧!(出示课件: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请你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藏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

⑥反馈。(课件演示小鱼藏在树叶底下的动画)你还有自己的理解吗?

⑦谁能用藏来说一句话。

⑧小结:从刚才的说话中,老师知道你们对藏字的意思完全理解了。

6.躲字教学

①其实与藏字的意思相近的在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你们知道是谁吗?(躲出示课件)

②关于这个字,你已经学会了什么,能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重点要学生交流对躲字的记忆;身字旁和身字的区别;躲字的意思等。

④你能用躲字来说句话吗?

⑤朗读句子:树叶落在河里,小鱼游过来,藏在底下,把它当做船。指名读全班读。

7.爬字教学

①小虫是怎么过来,躲在里面的呢?(爬)

②指名读。这个字中有一个新的偏旁:爪字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捺)

③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树叶落在地上,甲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

8.小结:到现在我们学了哪些生字?(出示课件:落、藏、躲、爬),全班齐读,书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积累动词

1.出示刚书写练习的生字:落、藏、躲、爬。问:请你仔细看看这四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动词;都有偏旁)

2.像这样表示动作的词你还知道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3.这类词的确很多,老师也摘录了一些:

A:爬、游、飞、跳、跑、走

B:躲、藏、坐、披、包、顶、拿、举、戴

请小朋友自由读读。

4.你能从上面的动词中选择几个,用秋天到了,树叶落在(哪里),(谁怎么样),把它当(什么)。的句式来说说话吗?(课件出示)

5.学生自由准备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评出说得最好的。

6.全班交流,要求听者听出说者说了几个动词,是哪几个?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还想学习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教学难点】

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展示精美图片,教师适时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湖……

二、整体感知

1、展示学习目标。

2、检查字的注音和词语解释。

3、同学们,课前我们都做了详细的预习,我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明确:

面对大自然创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迹,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过程,满怀激情歌颂了地下森林顽强不屈的生命力。

4、同学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令你最感动的是哪部分内容?原因是什么?

明确: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这段文字。作者凭其想象叙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在逆境中诞生、成长、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伟大力量就是在这艰辛的历程中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我们,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回顾地下森林艰辛的历程,感受生命的最强音。

三、精读赏析

1、教师朗读“那一定是遥远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学生思考: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⑵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2、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

⑴地下森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毁灭、沉寂、没有生命;山顶上有了泥土和种子、有了生命;峡谷里有了泥土和种子、发出了小苗;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

⑵不公:阳光的不公和无情、寒冷的霜冻

⑶帮助:长空的大风将石块碾成粉末

洁净的山泉将粉末滋润成泥土

山顶的鱼鳞松将种子撒入峡谷(白杨、青杨、黄菠莺)

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生命力。从中我们同学们也应该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启迪。请自由朗读你喜欢的语段,品味语句、字词,谈谈你的感受。

3、学生自由朗读(5分钟~3分钟)。

4、学生自由发言,找出自己喜欢的语段,品析关键词句,字词的深刻含义,谈感受。

例如:

⑴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析:详见教参144页

⑵“它本可以变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教参P146

⑶“总有强者活下来了,长起来了。从没有阳光的深坑里长大了”教参P146

⑷太阳的不公一部分课文P82

明确:学生可以自由地畅谈自己喜欢的语段,抓住语段中的关键词语,主要用来突出成长的艰辛,表现地下森林的坚韧不屈,分析感受顽强的生命力。总结地下森林的品格:坚忍顽强,沉着谦逊,乐观豪迈,无私奉献。

教师小结:像地下森林一样,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常常会堕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风云变幻、地质变迁考验森林,禽兽的生命适应性一样,考验人群的品质、适应性、耐力,锤炼人群的意志、生命力。沧海横流,天翻地覆,方显英雄本色;人烟尽灭,劫后余生,更知生命可贵。正如本文的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植“文革”,命运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工作了38个年头,委屈了一个有才华的女青年,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间,在文革结束后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作者正是将自己的生活感受写了进去。亲爱的同学们,在读了文章听了作者张抗抗的切身经历后,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是启发吗?

四、拓展延伸

学生结合自身谈对本文的感受?

例:

学生实际:自己遇到困难,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面对挫折。

学生感受:甘于寂寞等待;坚韧顽强、乐观、沉着谦逊。

五、小结

看着眼前这难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万千,他不媚俗,阳光不给他光辉,火山制造峡谷、深渊,不给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迹。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他没有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历经磨难,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将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你们启程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带着对地下森林的解读勇敢的上路,相信终有一天,你们也会有“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