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19 10:27:27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计算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简单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几何直观,使学生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让学生任意说说想到的分数,师随机板书这些分数。

2.根据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分数里分别包含几个几分之一。

【设计意图】由学生之前已经学过有关分数的知识引入新课,不仅进行了有效的复习,而且由问题引发学生猜测推想,渗透新课所要运用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动手操作,探索交流

1.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分西瓜的情境图。

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块,哥哥吃了2块,弟弟吃了1块。(2)从上面的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哥哥吃了西瓜的,弟弟吃了)

(3)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问题1:哥哥和弟弟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问题2: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问题3:西瓜还剩下几分之几?

……

2.探究同分母分数的加法

(1)教师有意识地选择第1个问题,要求学生列出算式。

(2)同桌讨论:+等于多少?

(3)操作验证答案。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教师不忙于下结论,而再询问:有不同的答案吗?

如果出现这种答案,要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集体验证:

(预设)方法1:把○平均折成8份,先涂了2份,又涂了1份,合起来涂了3份,也就是;

方法2:是2个,2个加1个是3个,也就是

……

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用课件进行示范。

(4)引导辨析:+的结果为什么不是?

【设计意图】在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加法时出现了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停留在直观感知层面,第二种思路是根据分数的意义从抽象的加法关系进行分析的。显然,让学生的思维仅仅停留在直观感知的层面是不合理的,这时,要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比较,不要急于在此时的教学中就把学生的思路统一起来,可以在后面的练习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优化。

2.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

(1)观察课件:哥哥比弟弟多吃了几分之几?

(2)猜一猜:-等于多少?

(3)小组讨论:-等于多少?

(4)汇报算法,思路可能有:

方法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其中的2份比1份多1份,也就是;

方法2:2个减掉1个还剩1个,也就是;

……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用课件演示计算的过程。

(5)讨论:爸爸吃了,同学们想想,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可以用几种不同的结果表示?(1,)

【设计意图】通过“他们一家人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这一问题的讨论,既巩固练习了前面的分数加法,又为后面学生自学1减几分之几这一环节中对于“1”的理解做好了铺垫。

3.探究1减几分之几

(1)自学第97页例3,把你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

(2)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出怎样想的,是把“1”看作多少来减的?

(3)“1”还可以看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请写出几个。

(4)巩固练习(指名让学生板演)

1-1-1-

计算并思考,这几道题中的1分别应该看作多少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确:1在不同的算式中表示的分数不同,意义亦不同。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第1、2、3题。

(2)完成练习二十一第1、2题。

【设计意图】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组织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你是怎样计算的?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解答实际的问题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

2、通过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得出除法简便运算的方法。

3、能用得出来的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4、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得出简便运算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简便运算的算理且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自己得出简便算法,且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进行计算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我们前几课所学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进行了两次平均分)

2、能举个例子吗?(生举例)

1、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解答:我们来看看这个应用题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

饲养场养了6窝小猪,每窝有6只,现把360克防病药粉掺入饲料喂养。每只小猪平均服药多少克?

2、汇报:(1)360÷6÷6 (2)360÷(6×6)

=60÷6 =360÷36

=10(克) =10(克)

二、展开

1、观察两种解法的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猜测:根据360÷6÷6=360÷(6×6)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发表意见:“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等于这个数连续除以积里的各个因数。”

3、验证:是不是所有的算式都这样呢?你能举几个例子来验证吗? 生举例子验证

得出我们所观察出来的是正确的。

4、用处:我们所观察出来并经过验证的规律有什么用呢?

可以使一些除法计算简便

5、应用:用上面的规律算一算。

280÷35 360÷45

(1)独立做、个别板演。(可能有这样不同的意见)

280÷3 ……此处隐藏7362个字……p>1、谈话:乘法的这些运算律在小数乘法中有什么用呢?

2、试一试: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0.25×0.73×4 0.32×403

(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0.25×0.73×4 0.32×403

= 0.25×4×0.73 ..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 0.32×(400+3)

= 1×0.73 = 0.32×400+0.32×3.乘法分配律

= 0.73 =128+0.96

= 128.96

(3)教师小结:看到算式,首先要观察数据特点,再根据数据和算式特点,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3、练一练:用简便方法计算。

7.6×0.8+0.2×7.6 0.25×36 0.85×199

(1)学生尝试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的。

3、 运用乘法交换律,还可以对小数乘法进行验算。

完成练一练第2题。

4、 独立完成第87页第9题,交流思考过程和计算过程,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已经有简便运算的经验,所以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主要让学生尝试练习,再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体会运算律的运用,掌握正确的简算方法。)

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作业

完成第87页7、8、两题。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的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二、探究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三、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9

学习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三课时,课本第21页内容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减法的运算性质,能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选择算法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

2.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和运用的过程,培养简便计算意识,发展观察、概括能力和运算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会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学习难点:

理解减法的性质,能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学习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世界读书日”图片。

2.引入例3。

二、探究新知出示例3。

1.获取信息。

问: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解决问题。

问:你能帮小明快速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吗?(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3.交流算法。

呈现三种算法:①234-66-34;②234-(66+34);③234-66-34

思考:

这三种算法都是怎样计算的?

汇报:

方法一,234-66-34,用“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看的页数=剩余页数”;

方法二,234-(66+34),根据“总页数-(昨天看的页数+今天看的页数=剩余页数;

方法三,234-66-34,用“总页数-今天看的页数-昨天看的页数=剩余页数”。

4.观察概括。观察算式①和算式②,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1:

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b-c=a-(b+c)。观察算式①和算式③,你又有什么发现?

结论2: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先减去第二个减数,再减去第一个减数。用字母可以表示为:a-b-c=a-c-b。5.比较算法。

问:在计算234-66-34时,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好呢?

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如果减去的两个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就用这个数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如果一个减数与被减数有相同的部分,那么就把两个减数交换位置,用被减数先减去这个减数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2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课本第21页“做一做”第2题。

(订正时,重点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征合理灵活地选择算法。)

四、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六第3题。

《简便运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